当前位置: 首页 > 政策解读 > 正文

2021年两会政策关注之九:全面放开生育势在必行,生育奖励未来可期

【来源:2021年两会政策关注之九:全面放开生育势在必行,生育奖励未来可期 | 发布日期:2021-03-17 】

刘邦凡

【河北省公共政策评估研究中心首席专家

燕山大学文法学院(公共管理学院)教授、博士生导师】

我国《“十四五”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》的《“第四十五章 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” 》中首先指出“制定人口长期发展战略,优化生育政策,以‘一老一小’为重点完善人口服务体系,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。”然后,“第一节”就是“推动实现适度生育水平”。如何实现?“增强生育政策包容性,推动生育政策与经济社会政策配套衔接,减轻家庭生育、养育、教育负担,释放生育政策潜力。完善幼儿养育、青少年发展、老人赡养、病残照料等政策和产假制度,探索实施父母育儿假。改善优生优育全程服务,加强孕前孕产期健康服务,提高出生人口质量。建立健全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全方位帮扶保障制度。改革完善人口统计和监测体系,密切监测生育形势深化人口发展战略研究,健全人口与发展综合决策机制。”在《第五十章 保障妇女未成年人和残疾人基本权益》中指出:“保障妇女平等享有经济权益,消除就业性别歧视,依法享有产假和生育津贴,保障农村妇女土地权益。”今年的《政府工作报告》再次强调“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,以‘一老一小’为重点完善人口服务体系,推动实现适度生育水平,逐步延迟法定退休年龄”。这充分说明,我国的生育政策将在“十四五”期间作出进一步的完善。“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”是要积极推动,就要推动实现适度生育水平。改革开放以来,人口红利的贡献是巨大的。近年来,中国少子老龄化问题已日趋严峻,2019年中国出生人口降至1465万,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达12.6%,总人口突破14亿但临近峰值,根据趋势估计中国人口将在“十四五”时期进入负增长,人口危机渐行渐近,人口红利在消失,甚至若不抓紧调整将严重影响民族复兴和中国崛起。一些专家长期呼吁,尽快全面放开并鼓励生育,积极应对人口少子化老龄化。尽快全面放开生育,中国少子化老龄化问题已日趋严峻,实在不行先放开三胎。考虑到当前各界对是否全面放开生育争议较大,建议可从尽快放开三孩开始逐步推进并观察效果。之前放开“单独”二孩和全面放开二孩,生育效果均不及预期,并大幅低于反对放开生育派的预测数据。先放开三孩既符合民意、给予家庭更大的生育自主权,也可缓解保守派对全面放开生育导致人口暴增的担心。一些专家近年大力呼吁“人口危机渐行渐近”、“全面放开生育”、“先放开三胎”,社会影响广泛。一些学者支持全面放开生育政策,适时实施鼓励生育政策。北京大学健康老龄与发展研究中心曾毅教授认为,在我国当前人口社会经济条件下,全面放开生育政策和鼓励二孩既利国又惠民,完全必要而且可行。他建议到,应尽快取消对生育数量和间隔的所有限制,并实行额外奖励生育二孩的政策,因地制宜对生育第二孩育龄夫妇提供适当减免税收、增加带薪产假、发放二孩津贴和提供托儿服务优惠等额外补贴措施。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副所长周天勇教授认为,应当紧急彻底全面放开生育,取消一胎生育准生制。计生人员由财政安置,废止社会抚养费征收,对过去的也不再追缴。对生育了二胎的家庭,应适当给予个人所得税退税,从而达到鼓励生育的目的。孙松滨认为,独生子女一代深刻的冲击着中国社会结构:独生子女改变了人口的组成结构,血亲结构的解体,人口断层式减少造成劳动力缺乏,政策性的生育管理造成人口年轻化率过低,一个劳动者承担的养老负担逐年加重,家庭养老被迫推向社会养老,影响着中国的软实力。因此,要实施全面放开的生育政策。独生子女政策是必须执行的,但生二胎却无法用行政手段。如今的生活工作条件、精神负担、价值观念、婚姻状况和抚养一个孩子的成本等因素,使愿意生二胎的人为数不多。因此应实施全面放开的生育政策,不要等到因劳动力不足,用行政手段实施必须生育的时候。陆华杰建议,应探索建立从怀孕到 18 岁或学历教育结束的全面鼓励生育体系,可考虑包括孕期保健补助、住院分娩补助、托育津贴、教育津贴、家庭个税抵扣,以及对不符合缴纳个税标准的低收入人群实行直接经济补贴等。为什么要全面放开生育政策,适时鼓励生育政策?原因是很多方面的,前面的几位赞成这一政策的专家已经做了论述。总体看,从我国人口出生率持续下降和人口老龄化加剧,就能够说明问题。在低于全国人口出生率的地区,应该尽快实现这一政策。例如,东北地区。全面放开生育政策,适时鼓励生育政策,也是我国“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”重要寓意,所谓“推动生育政策与经济社会政策配套衔接”、“深化人口发展战略研究,健全人口与发展综合决策机制。”就是要求现有的二胎政策要适时作出调整。在“十四五”期间,适时全面放开生育势在必行,实施生育奖励未来可期。据有关报道,多地于在2020年陆续出台政策,鼓励生育。比如,北京调整生育医疗费用待遇、山西省鼓励用人单位发放婴幼儿保教费、广东落实陪产假等。

数据来源:国家统计年鉴、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

数据来源:国家统计年鉴、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